“广州的反义词是川渝”——这个网络热门话题生动道出了两边的气质差异:
以重庆视角来看,广州人的面淋着葱油清汤,重庆小面定要辣子配杂酱;当广州人用“鸡有鸡味”讲究煲汤本味,重庆人正用“一斤鸡三斤辣椒”的辣子鸡释放豪迈;广州人看见瘪苹果都想着“煲汤不”,重庆人吃完菜必留着佐料喊“下碗面安逸”。
这对看似“反义词”的城市,正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面传奇。
虽区位不同,但重庆与广州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广州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以海洋经济与数字贸易引领开放;重庆则锚定“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陆港通道经济与先进制造驱动建设内陆高地。
一边是岭南骑楼下的早茶慢生活,一边是山城梯坎上的火锅烟火气。两城在产业转型、开放经济等领域各展所长,发挥着区域的核心驱动作用。
01商贸之都的“数字新生”
广州与重庆是中国制造业版图上的双子星,两城都将制造业确立为发展根基。这座岭南门户与巴渝山城虽相隔千里,却在产业升级的赛道上演绎着异曲同工的发展智慧。
重庆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支点地位,将内陆腹地转化为开放前沿,其底气源于雄厚的工业根基。
渝都是有名的“制造重镇”,有着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实现31个制造业大类全覆盖,形成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让重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把视角移到广州,广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重庆也有着深度联动。2024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4800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市汽车产业比重达到53.7%。
除了工业制造业,这座“千年商都”的发展还体现在大湾区贸易枢纽的定位上。
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历来就是我国贸易经济的窗口,其商贸基因可追溯至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12万亿元,年度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8%。亮眼数据印证着这座城市经久不衰的贸易活力。
自黄埔古港的丝路帆影,到琶洲新城的数字浪潮,广州的商贸经济始终在迭代中传承,积淀千年的商贸基因与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为电商产业奠定了基础。
广州是传统商贸之都,拥有644家专业批发市场,有全球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全国最大的布匹市场群以及全国最大的化妆品交易集散地,全国多地销售的商品皆可追溯至此。广州强大的供应链,可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这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
广州电商产业的综合势能强劲,让抖音、小红书、蚂蚁集团等电商巨头在此争相布局。独特的产业带优势与天然的国际枢纽地位为直播电商提供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一方面,广州直播电商行业持续涌动。据广州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广州直播电商零售额达5171亿元,占据全国总量五分之一,成为中国直播电商零售额最高的城市。抖音电商销量排行榜前十中,来自广州产业带的商品占6席。此外,在2024年天猫新开店铺中,超12000家注册地为广州,广州也成为天猫“年度创业第一城”。
同时,广州在跨境电商领域同样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51.54%,进口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九年增长136倍。如今,全球数字化贸易深度变革,依托国际贸易枢纽资源,广州形成了“传统商贸+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生态土壤。
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广州依托源头产地的优势塑造了电商产业发展的城市底盘,以“电商之城”与“直播电商之都”续写着千年商都的传奇。
02重庆美食江湖:烤鱼里的“麻辣盛宴”
在美食的江湖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味觉名片。当人们提及广州,会想到岭南人对“鲜”的极致追求,白切鸡、煲仔饭都是对食材本味的极致呈现,广州美食,以其精致、多样和深厚的美食文化,成为了广州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千里之外的巴渝大地,同样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若广式早茶是婉约的词牌,重庆烤鱼便是江湖豪气的诗篇。整条鲜鱼直接铺满铁盘,不拘小节却气场十足,鱼皮烤得焦香酥脆,鱼肉却保持着鲜嫩多汁,二十余种香料熬制的红油如熔岩般流淌,麻辣鲜香在舌尖层层绽放,配着红亮汤汁和魔芋、苕皮、藕片等丰富的配菜翻滚,让人垂涎欲滴。
在重庆烤鱼的众多流派中,万州烤鱼是一代宗师。这道发轫于三峡腹地的美食,将腌、烤、炖三重技艺融会贯通,既得川菜调味之精髓,又承火锅热辣之风骨。既有烤鱼的焦香,又有炖煮的醇厚,味道层次丰富,深受食客喜爱。发展至今,万州烤鱼已走出万州,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重庆烤鱼,是比火锅更“江湖”的味觉交响。它就像一位多面的江湖高手,能轻松适应各种场合,重庆市井的大街小巷都有它的身影。在热闹的夜市中,它是朋友围炉畅谈的绝佳主角。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烤鱼的麻辣鲜香,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当夜深人静,它又能化身一人独享的深夜食堂,感受两江码头的烟火往事。无论何时何地,烤鱼的江湖风味都能给人带来极致的美食体验。
重庆烤鱼的焦香麻辣在口中肆意蔓延、掀起热浪,此时再配上一杯加冰的梅见青梅酒,以酸甜化解油腻,驯服烤鱼的燥热,让味蕾得到片刻的舒缓,解辣又解腻。一杯梅见青梅酒恰似山城晚风,为巴渝美食的豪迈添了几分婉转余韵。
重庆烤鱼,是一道美食,也是重庆美食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重庆人的热情与豪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座充满魅力的山城,探寻隐藏在食物里的美食密码。
03重庆文旅消费“新活力”
重庆文旅的升级,不仅在于美食本身的吸引力,更在于如何将味觉体验转化为系统化的消费生态。从“渝味360碗”的品牌打造,到“山、水、城”共生的消费场景,再到低空经济的创新探索,重庆正以多元化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为城市注入持久活力。
“渝味360碗”是重庆文旅部门精心建立的特色美食品牌,旨在通过360道代表性菜品,串联起重庆各区县的饮食文化与旅游体验。覆盖了重庆的市井小吃、江湖菜、非遗美食,让游客在舌尖上读懂山城文化,该品牌还入选了第十一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2024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
从舌尖到脚步,美食IP的成功只是重庆文旅升级的第一步。如何让游客在品尝美味后继续探索山城的立体魅力?重庆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山、水、城”共生的消费场景。
重庆的立体地形,既是挑战,也是文旅创新的机遇。
近年来,重庆利用"山城"特色,破解空间制约,打造了286处“山城步道+特色街区+滨江经济带”的消费场景:山城步道结合老重庆风貌与文创店铺,成为游客徒步探秘的热门路线;磁器口古镇、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融合巴渝建筑与非遗体验,是来渝游客的必到打卡地;南滨路、北滨路等沿江区域,融合夜市、灯光秀、音乐节,成为年轻人夜生活聚集地。
如果说“山、水、城”的消费场景让游客在地面感受重庆的立体魅力,那么低空经济的崛起,则让游客有机会从云端俯瞰这座魔幻之都的全景。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重庆文旅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重庆启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建设,重点打造“环渝中低空文旅”项目,让游客乘坐直升机或无人机俯瞰两江四岸,体验空中看重庆的震撼视角。低空经济丰富了重庆内外地旅客么们的旅游体验,成为重庆文旅的“新名片”。
结语
重庆与广州,一者以“山城烟火”为底色,一者以“湾区商贸”立根基。当珠江的晨光与嘉陵江的晚霞在时空交汇,岭南的务实精神与巴渝的江湖气韵,恰似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镜像双生。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枢纽,重庆是一座智造新城,也是烟火人间,麻辣鲜香的市井味道与智慧城市的创新脉动在此深度融合。而广州的商贸智慧与重庆的江湖豪情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城市基因。正如数字浪潮与创新动能的交汇。
此刻的重庆,正以红油为墨、两江为纸,诚邀广州共绘新时代开放发展的壮阔画卷,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