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的反义词是川渝”短视频走红网络,以文化反差为引,揭开两地经济互补的新篇章。
苏州最不缺的就是“水”,“你一句春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
川渝最不缺的就是“山”,一山跨四季十步不同天,还有“劳资蜀道山”。
以重庆为例,当苏州开始“宵禁式”作息时,洪崖洞的霓虹才刚在山城褶皱里亮起。
苏州饮食讲究食材本味,重庆以刺激辛辣为主。就像两地人的性格一样,一边是“江南水乡”说着最软的吴语;一边是“川渝暴龙”说着最多的叠词。
若将视野拉远,长江如一条经济动脉,将苏州与重庆的制造业智慧紧密相连。在差异中寻找共鸣,在对比中创造价值,正是中国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智慧密码。
01向“新”而行,何以苏州?
苏州对重庆点赞并非偶然。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与传统汽车制造业强势复苏,2024年重庆交出经济发展的亮眼成绩单,重返全国经济第四城。在这场经济跃升中,制造业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当重庆以传统产业转型书写城市故事时,苏州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经济基因。
2024年2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角吹响后,苏州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最强地级市”,迅速将战略重心转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一年过去,苏州交出了一份兼具速度与质量的答卷:工业总产值突破4.7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4%。
“新质”是如何重塑苏州产业的?解码新质生产力之“新”,就要把目光看向产业。
2024年,苏州心擎医疗研发的介入式人工心脏NyokAssist™,成为全球首款获中美双认证的人工心脏。成就背后,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强大支撑。目前,苏州全市已集聚超4200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公司35家,2024年产值突破2400亿元。
吴江区的天空,物流革命正在上演。顺丰无人机仅需30分钟就能把生鲜配送上桌。支撑这场“空中革命”的,是苏州埋下的数字地基。2024年,苏州率先发布全国首部地方性低空交通管理法规,织就100条低空航线网络。5.74万座5G基站遍布全城,每万人拥有量达44.3个,居全国前列。
亨通光电的“黑灯工厂”里,光纤预制棒在1500度高温中自主完成228道工序,良品率从89%跃升至99.2%。
这些变革凝结成令人瞩目的数据:2024年苏州工业版图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已攀升至47.6%。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标杆”。在苏州,新质生产力绝非空泛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融入城市血脉的发展新引擎。这座江南名城,正以新质生产力为针,在高质量发展的织锦上引线,绣出传统产业涅槃与新兴产业勃发交相辉映的苏式“双面绣”。
02美食吃出重庆文旅“新”动能
重庆之“新”,彰显于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也跃动在文旅消费与美食场景的革新中。正如“苏州的反义词是川渝”短视频所言,苏州的饮食鲜甜可口、浓油赤酱,重庆的美味火爆椒香、无辣不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饮食蕴含一方文化。美食已超越味觉享受,成为文旅融合的核心载体。中国旅游研究院《2024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揭示,93.1%的游客将美食体验视为旅游核心诉求,甚至超越传统景点成为出行首要驱动力。
洪崖洞是重庆的美食地标。夜幕低垂时,洪崖洞的吊脚楼群便亮起了灯火,宛如《千与千寻》里的汤屋跃入现实。2024年,这里接待了超过2845万名食客。
“到洪崖洞去吃美食”,“景区+美食”成为重庆文旅一大特色。目前,洪崖洞景区内共有500余家商户,其中美食餐饮类店铺达70家。在4楼的巴渝民俗美食街,黔江鸡杂、酸菜鱼、辣子鸡、哑巴兔等特色美食店内,食客络绎不绝。其中,老重庆毛血旺、正宗黔江鸡杂、石磨荤豆花等店铺凭借地道风味,备受游客青睐。
酸菜鱼是重庆的经典菜品之一。一大盆冒着热气的酸菜鱼端上桌,鱼片洁白如玉,与翠绿的青菜、金黄的豆芽、火红的辣椒形成鲜明对比。酸菜的发酵香、鱼肉的鲜香、辣椒的麻辣香交织在一起,层次分明。品尝一口,首先感受到的是汤汁的浓郁。酸、辣、鲜、麻多种味道在舌尖跳跃。鱼片滑嫩如丝,入口即化,酸菜的酸脆与鱼肉的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黔江鸡杂一上桌便勾人食欲。酸香扑鼻的泡菜味混着花椒的麻、辣椒的辣,未动筷便叫人舌尖发颤。夹一筷脆嫩弹牙的鸡胗,裹着酸辣汤汁入口,泡椒的酸爽率先炸开,紧接着是鸡杂的柔韧嚼劲。辣而不燥、酸而回鲜,一口下去满是江湖烟火气,难怪成为食客们舌尖上的“热辣记忆”。巴渝美食街的空气里,飘荡着重庆最纯正的麻辣味。三五好友吃到兴起时,再喝上一杯加冰梅见青梅酒,既消除了油腻,又缓解了辣意。
美食业的沸腾,正是洪崖洞景区繁荣最鲜活的体现。这座11层楼高的立体商业空间,已经成为重庆“3D魔幻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入选全国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美食为文旅经济带来“新”动能。百菜百味飘“香”更远离不开顶层设计与全域规划的系统支撑。
重庆市以“渝味360碗”品牌培育工程为抓手,奏响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交响曲,构建起美食文化传承与文旅经济赋能的立体网络。最近,重庆发布了首批《重庆美食“渝味360碗”产业化机会清单》,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与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互动爆火的荣昌卤鹅作为地标美食产业化类被纳入。
通过“渝味360碗”工程,去年全年,重庆培育美食体验店182个、示范店38个、旗舰店9个、美食街区6个,让麻辣香与烟火气飘香四海。
从吊脚楼的灯火到“渝味360碗”的布局,重庆深谙美食与文旅的融合之道。滚烫与热烈之中,是一座城市的味道。
03文旅产业向“新”出发
重庆正在不断擦亮“独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2024年,重庆文旅产业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重庆接待国内游客4.7亿人次、实现国内游客花费5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6%左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均突破139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新增量”来自于“文旅深度融合”开启的新业态、新场景——从文创产品到低空旅游,再到体育旅游,重庆正以多元创新激活文旅产业新动能。
文创产品作为文旅产业中创意角逐的关键领域,在重庆迸发出惊人活力。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创馆内,以清粉晶龙衔环双耳熏炉为原型的“小粉炉”稳居C位,其晶莹剔透的粉色外观与精妙绝伦的镂雕工艺,让千年文物以萌态可掬的姿态破圈走红。
近几年,重庆各大博物馆累计推出12666款文创产品,从重庆自然博物馆推出的上游永川龙头骨主题积木,到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造像龛盲盒,这些承载着巴渝文脉的创意载体,已撬动近2亿元消费市场。
重庆还把“低空游”玩出了新花样。
梁平机场打造国际低空旅游度假区,将历史积淀的飞虎队、抗战机场等独特的航空文化,加上人居、田园、湿地、竹海、古寨等空间要素,以及禅宗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相互交融,让众多景点+航空基因+巴渝文化互融共生。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重庆还在两江四岸交汇处上演“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2025重庆第二届低空飞行消费周”专场表演。派发3000万元低空飞行消费券和10万张“2025中国(重庆)航空航天科技展”门票。
“体育+旅游”的跨界融合,是重庆文旅产业的新风景。2025年,重庆拟举办93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以“赛事+消费”模式整合商圈资源,联动商超发放消费券,激发“体育+美食+购物”新场景,拉动区域消费升级。
一业兴,促百业旺,是文旅产业的本色,更是重庆文旅产业向“新”出发的生动写照。当“文旅+”战略深度融入城市血脉,这座山水之城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笔,勾勒出全域联动、全业融合的新图景。
结语
长江奔涌,串联起中国经济的动脉。苏州与重庆,一东一西伫立于长江两端,以江为脉、以城为媒,在产业协同与文旅融合中演绎着“双向奔赴”的佳话。
诚邀苏州朋友来重庆,体验“赛博魔幻城市”的立体魅力,让洪崖洞的灯火照亮舌尖。